作为浙江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候车亭每天承载着数万市民的出行等候需求。然而,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夏季高温多雨、台风频发,冬季湿冷多雾,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候车亭的结构稳定性、材料耐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科学规范的维修保养不仅能延长候车亭使用寿命,更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。本文结合浙江地域特点,详解候车亭维修保养的关键环节与实操要点。
一、日常维护:高频巡检筑牢基础防线
日常维护以 “预防为主、及时发现” 为原则,需建立常态化巡检机制,重点关注易受气候影响的部位。建议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或运维单位制定《候车亭日常巡检台账》,明确巡检频率(市区核心路段每日 1 次,郊区及乡镇路段每周 2-3 次)、责任人员及整改时限。
(一)结构部件巡检
- 立柱与框架:检查钢结构立柱是否存在倾斜、松动,连接螺栓是否锈蚀、脱落。浙江多暴雨天气,需特别查看立柱底部地基是否积水、沉降,若发现地基开裂,应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并启动加固程序;
- 顶棚骨架:巡检顶棚铝合金或钢结构骨架的焊接点是否脱焊、开裂,尤其在台风季来临前,需逐一检查焊点的牢固性,对锈蚀严重的焊点进行除锈、补焊处理;
- 连接件:查看顶棚与立柱、灯箱与框架之间的连接件是否松动,对于采用螺栓连接的部位,定期涂抹防锈油脂,防止雨水侵蚀导致锈死。
(二)功能部件维护
- 顶棚覆盖层:浙江多雨且夏季多强对流天气,需重点检查耐力板或夹胶玻璃是否出现裂纹、破损,密封胶条是否老化、脱落。若发现玻璃边缘渗水,应及时更换密封胶条,并重新打胶密封;
- 广告灯箱:每日巡检灯箱是否正常亮灯,检查电源线接口是否老化、裸露,防止雨天漏电。每周清理灯箱表面灰尘、污渍,确保广告画面清晰,同时检查灯箱面板锁具是否完好,防止部件被盗;
- 座椅与站牌:检查不锈钢座椅是否松动、变形,防腐木座椅是否出现霉变、开裂,若木座椅表面防水涂层脱落,需及时重新涂刷防水清漆。定期擦拭站牌亚克力面板,确保线路信息清晰可见,检查站牌框架是否稳固。
(三)清洁保养规范
结合浙江城市环境卫生标准,制定针对性清洁方案:
- 日常清洁:用中性清洁剂配合软布擦拭立柱、灯箱表面,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清洁剂损坏涂层;
- 雨后清洁:暴雨过后及时清理顶棚积水,防止积水过重压损骨架,同时冲洗顶棚及立柱表面的泥沙,避免盐分残留导致锈蚀;
- 特殊清洁:沿海城市(如宁波、温州)的候车亭需每月进行一次盐雾清洁,用淡水冲洗表面盐分,减缓腐蚀速度。
二、专项检修:针对浙江气候的季节性重点作业
根据浙江 “夏台风、秋干燥、冬湿冷” 的气候特征,需开展季节性专项检修,提前排查风险隐患。
(一)台风季专项检修(每年 5-9 月)
台风是浙江夏季最主要的气候灾害,需在台风来临前 15-20 天完成全域候车亭专项排查:
- 结构加固:对市区主干道、高架桥下等风力较强区域的候车亭,在立柱底部增加临时斜撑加固,检查并紧固所有连接螺栓,对锈蚀严重的螺栓进行更换;
- 易损部件防护:将可拆卸的灯箱面板、广告画面暂时拆除存放,对顶棚耐力板边缘进行加固,防止强风导致部件脱落;
- 排水系统检查:清理顶棚排水槽及落水管内的杂物(树叶、泥沙等),确保排水畅通,避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顶棚积水;
- 应急预案准备:建立台风过后快速检修队伍,配备发电机、切割机、应急照明等设备,确保台风过后 24 小时内完成受损候车亭的应急修复。
(二)梅雨季节专项检修(每年 6-7 月)
浙江梅雨季节湿度大、阴雨连绵,需重点防范构件霉变、锈蚀:
- 防腐处理:对钢结构立柱、框架的涂层进行全面检查,发现涂层剥落、锈蚀部位,及时进行除锈(采用砂纸打磨或小型除锈机),重新涂刷防腐漆;
- 电气防潮:打开灯箱后盖,检查内部线路、LED 灯条是否受潮,放置干燥剂吸收潮气,对电源接口进行密封处理,防止短路故障;
- 木质部件保养:对防腐木座椅、顶棚木质装饰件进行防潮处理,涂刷防潮剂,对已霉变的部位进行打磨清理后重新上漆。
(三)冬季专项检修(每年 12-2 月)
浙江冬季湿冷,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霜冻,需做好防冻、防滑措施:
- 防冻检查:对北方城市引入的候车亭水循环系统(如热水供暖装置)进行防冻处理,添加防冻液,未使用时排空管道积水;
- 防滑处理:在候车亭地面铺设防滑垫,对不锈钢座椅表面进行防滑处理,防止市民因地面潮湿滑倒;
- 设备维护:低温天气易导致 LED 灯箱亮度下降、电源模块故障,需定期检测设备运行状态,及时更换老化部件。
三、故障应急处理:快速响应保障出行安全
针对浙江突发气候(如强台风、暴雨、雷击)导致的候车亭故障,需建立 “快速响应、分级处理” 的应急机制。
(一)故障分级与响应时限
- 一级故障(紧急故障):包括候车亭立柱倾斜、顶棚坍塌、灯箱漏电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故障,响应时限不超过 30 分钟,现场处置需设置警戒区域,疏散周边群众;
- 二级故障(重要故障):包括顶棚破损漏水、座椅断裂、站牌损坏等影响使用功能的故障,响应时限不超过 2 小时,需临时搭建防雨棚、设置临时站牌;
- 三级故障(一般故障):包括灯箱不亮、表面涂层剥落、轻微锈蚀等不影响安全的故障,响应时限不超过 24 小时,可在日常维护中逐步修复。
(二)典型故障处置流程
- 台风后结构损坏:首先评估结构安全性,若立柱倾斜但未坍塌,立即使用吊车进行扶正,同步加固地基;若顶棚坍塌,先清理现场 debris,更换受损骨架及覆盖层,确保 24 小时内恢复基本使用功能;
- 暴雨导致漏电:立即切断候车亭电源,使用绝缘工具检查漏电点,更换老化线路及接口,经漏电检测仪测试合格后方可恢复供电;
- 雷击损坏设备:检查灯箱、充电桩等电气设备的防雷装置是否失效,更换损坏的防雷模块及设备部件,重新调试系统运行状态。
四、长效管理机制:科技赋能提升运维效率
结合浙江数字化改革趋势,将科技手段融入候车亭维修保养,构建 “智慧运维” 管理体系。
(一)数字化监测系统
- 传感器部署:在候车亭立柱、顶棚安装倾角传感器、应变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结构变形、应力变化及环境参数,数据通过 5G 网络传输至智慧运维平台;
- 智能预警功能:当传感器检测到数据异常(如立柱倾角超过安全阈值、温湿度过高导致线路老化加速),平台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运维人员手机端,实现 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;
- 视频监控联动:通过候车亭顶部的监控摄像头,远程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及周边环境,结合 AI 算法自动识别顶棚破损、垃圾堆积等问题,触发维护工单。
(二)标准化运维体系
- 建立保养标准:参照《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维护技术规程》,制定候车亭维修保养地方标准,明确不同部件的保养周期、技术参数及验收标准;
- 人员培训机制:定期组织运维人员开展气候适应性保养培训,重点讲解台风、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故障处置技巧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;
- 第三方评估: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全域候车亭维护质量进行评估,结合市民满意度调查结果,优化运维方案。
(三)绿色环保养护
响应浙江 “碳中和” 目标,在维修保养中推广绿色理念:
- 材料回收利用:更换的废旧钢材、玻璃等部件进行分类回收,加工后重新用于候车亭辅助构件生产;
- 环保药剂使用:采用水性防腐漆、环保清洁剂等绿色产品,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;
- 节能改造:将传统灯箱更换为节能 LED 灯箱,加装太阳能供电模块,降低运维能耗。
浙江候车亭的维修保养,既要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挑战,又要契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。从日常巡检的细致排查,到季节性的专项检修,再到科技赋能的智慧运维,每一个环节都需兼顾安全性、实用性与环保性。通过建立全流程、标准化的维护体系,不仅能让候车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,更能让这一城市公共设施真正成为市民出行的 “暖心驿站”,彰显浙江城市建设的温度与品质。